我办公室里常常有这样的场景:父母陪同沮丧的女儿咨询离婚事宜,女儿在诉说婚姻的不幸经历时,母亲总忍不住插嘴帮腔,而父亲则默默的坐在一旁。
我最后一般都会询问父亲的意见,回答惊人的一致:“我并不希望女儿离婚,但看到她那么难过,离就离吧,以后孩子我们帮着带,家里还有几套房子,总不至于饿死!”
网上常有80后这代人尴尬处境的段子:教育、就业、房价……,现在我不得不加上“婚姻”这个沉重的词。
我是70后,在我的概念里,70后的父母大多对孩子没有那么强烈的关注,起码那时孩子还是自己上下学,校门口还没有囤积着大量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们,70后的我们一般都是兄弟姐妹几个,父母无法照顾好每一个,因此,给了我们许多自由成长的空间。
但我看到大量的80后和父母关系非常黏连,边界不清。很多人婚姻出问题的原因不只是二人关系不好,而是和彼此的父母有了冲突,甚至是彼此的父母之间也有冲突,子女或夹在其中左右为难,或各自选边站队,冲突此起彼伏难以平息。
造成这种80后婚姻困境的原因是复杂的,独生子女政策、养老体制、婚姻家庭文化断层……
80后这代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饲养”长大,几乎是在放大镜下成长,没有一个需要接受挫折、忍耐、妥协、独立、完善等等用以自我成长的空间,因此80后几乎在没有度过心理断奶期的状态下就进入了最复杂的婚姻关系中,而作为父母在竭尽所能的帮助孩子步入”最完美”的婚礼殿堂时,心理也不免陷入“恐慌期”——孩子忽然长大离开我们了!
因此断奶期没有完成的子女在遭遇婚姻挫折时,总是习惯性地回头寻找父母的帮助,而父母则会不遗余力的披挂上阵,试图以自己那代人的婚姻观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50后、60后父母的婚姻文化无法应对80后孩子所面临的世界,因为父母辈的婚姻观还是来自过去的年代,但支持过去婚姻观的体系现时已经崩溃,由此两代人的婚姻观在一个小范围内不断冲突,加速了80后婚姻的解体。
我曾听到一个当事人说过这样一段让人感慨的话:我在青春期几乎没有叛逆过,什么都听父母的,上什么样的中学、大学,大学里选什么样的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恋爱时和什么样的男孩相处,最后的婚姻也是父母帮助我选择的,现在我感觉被骗了,我过得一点也不开心,因为父母为我设想的那个美丽世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我现在才开始叛逆,再也不相信父母的那一套了,我想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青春期就像水痘,该发作时被压抑着没有发作,但总是要发作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婚姻小家庭里,两个青春期勃发的青年开始碰撞、角力!于是婚姻成了两个人完成青春期的场所,这是一个让人无奈的事件。大量的青年男女,因为长期被遮蔽在父母的羽翼下、或被封锁在学习的世界里,虽然对A片甚至做爱都很熟悉,可是却没有完成青春期最重要的事情:分离个体化。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尝试建立自己的个人的世界,建立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和文化,从父母的世界脱离开来。
也有很多80后的婚姻是为父母所迫而进入的,在进入婚姻的时候,他们没有太强的动力,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紧接着,他们又被催促着生孩子,往往到了生孩子以后,他们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婚姻,尤其是女性经历了怀孕之苦、分娩之痛、哺育之累……才渐渐明白婚姻并非男女激情的延续,女性的反思更深、更广。
这个本来应该在青春期完成的分离个体化的过程,被放在婚姻中,甚至有了孩子以后,想要拥有自我的夫妻们,缺乏足够的的经验来应对相互间以及和父母间的冲突,他们羽翼刚刚丰满,还没有飞翔的能力,就要面对巨大的挑战:我该为我自己而活,还是为孩子而活,抑或为没有生机的婚姻忍耐?我该如何平衡这三者的关系?
80后站在传统思维和实现自我的十字路口彷徨,他们能感受到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氛围中,突破婚姻的枷锁去追求个人自由,依然还难以被社会所认可,但如果让这一代走他们父母的老路,那是万万不可能了,因为他们的父母隐忍压抑的婚姻态度,是有文化和体系支持的,但80后没有,于是80后对婚姻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幻灭感,面对婚姻他们没有足够的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父母的那套已经不堪使用,而当下的危机又日新月异,以前是短信,后来是QQ,然后是微信和陌陌,这些都让我们日益发现维系关系的艰难和能力的贫乏。
这是一个婚姻价值观混乱、重建的时代,在一个规则重组的世界里,一切都在被重新解构,一切也都在野蛮生长。这是一种无组织,无模板的成长,一切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只能一次次地试错,然后找到真正的道路,只是希望这段试错的时间越短越好,我们的社会体系难以长时间承受这种最基本单元的紊乱和沉重!